华山论剑|外国人眼里中国武术啥样?美国高手:比赛禁止你们用轻功

作者: | 浏览: | 时间:2024-04-15

武当山,慕名而来的外国武术爱好者,留起长须,盘起长发,穿起道袍,打起太极拳,道貌岸然且不失水准,谈论起中国传统武术文化,也学起国人的样子玄之又玄,他们又是否找到了众妙之门了呢?


01

瞬间反败为胜的“艺术”

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


这让我想起多年前陈虎老师携基努里维斯推出《太极侠》,片尾的终极决战中,陈虎被外国反派的现代搏击打得节节败退,直至生死存亡之际,刹那间悟道,瞬间反败为胜!

一位留学归来的弟子告诉我,这很符合外国人对中国武术或中国文化的想象,他们心中的中国文化就是这个样子。

无独有偶,甄子丹版《天龙八部之乔峰传》,乔峰被慕容复打得差点就死了,结果想起师父的话,也是刹那间悟道,最终反败为胜!

二人都是生死存亡之际,刹那间悟道,这是让所有外国人心驰神往之处。

反败为胜之后,又不杀对手,对手杀自己,自己放过对手,尤其让“允许持枪”外国人更是看不懂,但又觉得最为着迷之处。

02

东西方文化差异

征服自然与顺应自然


这些彼此的不理解肯定源自中西方文化的背景。

西方人追求“征服自然”。君不见,拳击、MMA都是在KO的环境下观众最为兴奋,观众买票就是想看击倒。

东方人崇尚“顺应自然”。就连能代表中国武术最高实战水准的体制内散打,其摔法也是顺势而为,不是因为自己劲大,而是因为对方冲得太猛。

03

美国高手:不允许“飞”

中国武侠电影的影响


谈到了散打,我们就借着散打,继续说外国人眼中神秘的中国武术。

不可否认,最早给外国人科普中国功夫,具有影响力的是李小龙。但是李小龙旋风太过短暂。随之而来的,大量古装武侠电影开始了向国外输出,很多外国的武术迷,就是看着一部一部武侠录像带长大的。

影片中飞来飞去的镜头,让外国人对中国武术忌惮了很多年。

直到上世纪末,中国武术散打开启对外征战之旅,首战美国职业拳击,号称“中国功夫VS美国拳击”,颇有中美较劲的意味。

据当时的参与者私下透露,在商谈规则和新闻发布会现场,美方竟然提到:希望禁止中国散打运动员使用“飞”的绝技。

中方人员开始以为这是西方人的幽默,后来才知道他们被中国武侠电影“科普”了很多年,彻底洗脑了。

可见,无论是居庙堂之高的体制内散打,还是处江湖之远的民间武术,最初都吸引着外国人的异样眼光。

04

外国和尚的朝圣之旅

武术散打的进化


因为“玄之又玄”,因为“飞来飞去”,一批又一批的外国人踏上了中国的朝拜之旅。除了武当山,还有少林寺,每年接待数不胜数的“外国和尚”。依托少林拳走出来的武僧或武术家,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。洋弟子把我们自己简单的少林寺旅游,看成了朝圣之旅,这也为当地的文化旅游注入了动力。

散打对外初征之旅,并没有我们宣传的那般,外国人对中国功夫的神秘感一下子打破了,我们还没有开始面临一流和超一流的选手,随之而来的是武术散打的非常规进化。

国外搏击需要半个世纪的路,我们十年就走完了。更是得益于武术散打进入亚运会、世青赛,和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等职业赛事的推广,如今的散打已经跻身亚洲之巅,无论是搏击、综合格斗,世界排名总有中国的身影。

这也是体育举国体制的优势,在民间就没有这么幸运了。

05

心中一杆秤

中国武术博大精深

数年前,国内出现了搏击打传武的闹剧。传武注定无法跟散打一样,完成进化,担当时代使命,为国争光,甚至对后来一场一场的闹剧,都没有合理的应对,大多还是各玩各的,毕竟事不关己。

有一些人,为了一己私利,披着武术的外衣,搞一些“假大空”的行为艺术,成了闹剧。这些行为伴随着移动互联网传播到了国外,有些老外一下子陷入了迷茫:中国传统武术难道是假的?

武术属于文化,文化和经济本不分家。古人讲“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”,这就回到了散打和传武的话题。为什么散打能够越挫越勇,后来居上,屹立世界武林之巅,这就是体制内资源调配的优势,绝非民间自发推广的传武可比。

传武从外国人眼中的“玄之又玄”的崇拜向往,到“飞来飞去”高高在上,最后又被扣上了“虚假”的帽子,传武在外国人眼中的变化可谓一波三折,该何去何从呢?

当然,我写的都是没有真正接触过传统武术的外国人,那些脚踏实地在中国学习少林拳、太极拳的洋弟子,他们自有他们心中的一杆秤。在他们心中:中国武术博大精深,中华国粹值得传承!
散打王官方
,赞132
本文系作者投稿,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观点

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作者:张安邦

责任编辑:十三易

分享至:

扫一扫,加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