略知中国武术的人说到内家拳,言必称“形意、太极、八卦”。这三种拳法在晚清时期的影响力不相上下,被时人称为“内三家”。作为中国武术的重要功法,形意拳的流出范围颇广,历代高手辈出。最为重要的是,形意拳的高手们不太有门第之见,对于带艺投师者,他们一视同仁,而对于那些更合适练习其他拳法的人,他们也会主动引荐——甚至在清朝末年,形意拳的高手李存义和八卦掌的高手程廷华交往甚密,双方都要求自己的门徒去学习对方的
自汉代起,游侠豪杰已经成为封建统治者颇为忌惮的力量。这些大侠们轻死重义、舍身为民,故而能做教化的样板,传颂千年。
侠者中最受欢迎、最被传颂的还是那些有奇技异能而不以技恃强者。如段成式之《酉阳杂俎》所记兰陵老人的故事:
唐时黎干做京兆尹(长安市长),在曲江池画龙求雨。他带着衙役赶到时,观者纷纷让路,一老人站在街头不避。黎干大怒,一怒之下杖责二十,却似打在皮鼓上,老人不求饶,亦不呼痛,杖后扬
孙禄堂在《拳意述真》中说,“随时而发,一言一默,一举一动,行止坐卧,以致饮食茶水之间皆是用”。孙氏说的“用”,也就是技击。
众所周知,传统武术所考虑的技击场景,不同于现代竞技体育的比赛形式,突发性是其中最大的特点之一。正因为如此,传统武术也就以随机应变、有感皆应,作为武功的神化之境和目标追求,并相应形成了一切从实战出发的习武要求。行走坐卧皆可练功,就是在这种要求下的一种生活化的习武观,最终目的是